想象,伴随科技艺术之旅流动

2019-11-02

      林茨电子艺术节始于1979年,是全球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科技艺术平台,每年九月都会吸引十余万访客来到林茨这座“科技艺术界朝圣地”,而由其颁发的电子艺术大奖(Prix Ars Electronica)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艺术奖项,被誉为“科技艺术界的奥斯卡”。

       随着‘数字革命’在全球迅速兴起,对人类社会与科技关系的探索依旧延续。在”科技艺术40年——从林茨到深圳”特展中,艺术家们将以”未来”为题带来耳目一新的诗意诠释。


       从林茨到深圳,艺术与科技的跨界

        从时间到空间,从未停歇

      

WechatIMG24.jpeg


      2019年11月2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牵头,丝路视觉、设计互联、中洲未来实验室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重磅大展科技艺术40年——从林茨到深圳”,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盛大开幕。

      

        深圳文创界、商展界知名艺术家、策展人以及媒体工作者都参与到了这场思想盛宴中,汇聚此次展览作品的23名(组)科技重量级艺术家与重磅嘉宾于一堂,带来以“未来”为纽带的探讨和前沿观念。

   

WechatIMG22.jpeg


      深圳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能在40周年之际迎来如此探究科技文明内核的展览,与同为40周年的林茨电子艺术节结下不解之缘。在人类城市文明构建的重要节点中,深圳有机会对话这样的先锋级展览,其意义非凡。


       

       由林茨电子艺术节资深总监、策展人马丁·霍齐克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艺术家邱志杰先生、丝路视觉董事长李萌迪先生、设计互联开馆馆长奥雷·伯曼、设计互联副馆长赵蓉女士、深圳市中洲商置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中洲未来实验室负责人吕华先生、招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巧贞、艺术家大崎洋美女士均对此次展览的到来发表引人深思的观点与联想。

      

        他们先后立于全球化视野,对科技与艺术跨界带来的变化展开探讨:科技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关系;数字化革命的到来,也引发了人类新型革命的挑战;“科技文明”的意识形态,通过不同的实验和尝试,将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进行自我革新……



      未来,艺术形式将有更多的可能

     

      

        丝路视觉董事长李萌迪作为联合主办方嘉宾,出席开幕仪式及论坛,表达了林茨与深圳从时间到空间跨度的有趣连接——


WechatIMG21.jpeg

      图:丝路视觉董事长李萌迪出席“科技艺术四十年——从林茨到深圳”开幕论坛

      


       40年前,奥地利林茨本是重工业污染的城市,通过改变与探索,今天成为了一座推动先锋新媒体力量的城市。

       40年前,深圳叫珠三角,这些年从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飞速发展,是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可想象的。

       在不惑之年这个起点,两个城市的异同点进行碰撞,在文化艺术、观艺术的主题活动中能产生怎样的火花,是大家所期待的。

       同样,在这样充满机遇的城市中,丝路作为视觉创意行业能为城市、社会带来怎样的期许?那么用视觉打开你的想象,未来,艺术形式将有更多的可能。


       李萌迪先生表示,展览展示是科技艺术的新起点,想象也是可以流动的——现在我们的科技越发达,以前只能固定看电影的方式,而今天已经产生变化。想象是可以流动的,希望我们能够把展览展示当作人类第十种艺术形式去定义。




近20年行业专注,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用户群!